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為紀念偉大的四渡赤水戰役壯舉,11月17日,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紅色傳承專業委員會、遵義市長征學學會聯合主辦,貴州省仁懷市英雄渡酒業有限公司承辦的“四渡赤水精神傳承與發展座談會”在英雄渡酒業有限公司舉辦。遵義市長征學學會會長黃先榮、副會長田宗遠、雷光仁等10多位理事和會員參加,大橋石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紅色傳承專業委員會主任張貴林、常務副主任陳國明、秘書長王留彥、副秘書長楊洪等從河南鄭州出發,遠赴1000多公里專程參加了座談會。與會專家在座談中認為,90年前,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指揮3萬中央紅軍疲憊之師,抗擊40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在赤水河沿岸,演繹了“四渡赤水”震撼世界、氣壯山河的歷史絕唱,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傳奇和典范。如果說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那么四渡赤水戰役就是毛主席軍事指揮生涯中真正拯救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戰役讓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會后,與會人員來到“四渡赤水”各渡口,正式開啟“重走四渡赤水長征路”紅色之旅。
在茅臺渡口,在四渡赤水紀念塔下,大家聆聽了義務講解員對四渡赤水的深情講述,身臨其境感受紅軍在艱苦條件下英勇斗爭的頑強精神,仰望了11米高的紀念碑,走過了為紀念當年紅軍渡河而建的紅星橋。
在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大家重溫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歷史,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精神。大家望著高聳入云的太平渡渡口紀念碑,銘記紅軍四渡赤水的不朽戰功。
二郎灘渡口,位于古藺縣二郎鎮政府西550米處。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兩次轉戰二郎灘,在二郎灘進行了著名“二郎灘背水戰”、開倉分鹽等戰斗和革命活動。大家站在赤水河畔當年紅軍渡河的地方,遙想著當年四渡赤水出奇兵,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壯舉。
在四渡赤水土城渡口,赤水河谷矗立著紀念碑,奔騰不息,蜿蜒流淌的赤水映出了紅軍的重要活動軌跡,見證了那段傳奇歷史,排除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也如這河水一樣,生生不息,滋養一代又一代人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通過本次重走長征路,開啟新征程的活動大家對紅軍長征歷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更在心靈深處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種下了紅色基因的種子。未來,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繼續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