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習近平2021年10月1日】
赫赫有名的竹溝小鎮坐落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脈交錯的小盆地里,三面環山,一面靠水,碧波微漾的大沙河自北而南繞鎮而去。這里風景秀麗,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劉少奇同志看到這里生機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勢,高興地說:“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竹溝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條大沙河。這里真成了小延安!”自此,竹溝便以“小延安”揚名全國。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2021年10月7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到來之際,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增強黨性修養,根據大橋石化黨委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安排,大橋石化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貴林帶領公司黨委委員、各支部書記、集團公司中高層負責及黨辦人員等一行40余人,統一著裝、佩戴中國紅口罩、手拿小紅旗,精神抖擻地趕赴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觀摩學習。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九個大字由周恩來總理親筆書寫,寄予了周總理對于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在紀念館內,大家認真聆聽了講解員對竹溝紅色歷史的講述,了解當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開辟以竹溝鎮為中心的中原革命根據地,建立鄂豫獨立游擊支隊,為新四軍培訓干部,發展抗日武裝的可歌可泣史實。竹溝是中原地區革命的搖籃,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勁夫、張愛萍、張震、方毅、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斗過,指揮河南和中原地區的抗日戰爭。在竹溝創刊的我黨著名報刊《拂曉報》《小消息報》,宣傳了黨中央、毛澤東的抗日路線、方針和政策。通過大量影像、展板和陳列的歷史文物,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劉少奇、李先念、彭雪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隨著講解員對紅色革命歷史的講解,一幅幅訴說往昔的革命照片,一件件浸染鮮血的革命遺物,一批批赴湯蹈火的革命烈士,一個個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讓大家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隨后大家來到紀念館的東院參觀中共中央中原局辦公室舊址。墻磚斑駁的三間東屋就是劉少奇當年的辦公室兼住室,室內擺放著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在這里,劉少奇同志挑燈夜讀,完成著名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看到這里,張貴林書記動情地對大家說:“我們要永遠銘記黨的革命先烈為建設新中國付出的一切,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繪就了新中國的版圖,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
參觀結束后,面對著革命前輩的雕像,張貴林帶領40余名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短短的12句入黨誓詞,字字鏗鏘有力,強烈震撼著在場的每一位黨員,神圣而豪邁,錚錚誓言,體現了黨員同志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堅定了入黨使命,奮斗初心。重溫入黨誓詞,讓黨員們熱血沸騰,仿佛重回當初加入黨組織的那一刻,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黨性認識。在紀念館門口,大家手拿著小紅旗,動情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國》,嘹亮的歌聲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英雄模范,表達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和對祖國母親的深情祝福。
參觀學習期間,張貴林還帶領大家參觀了老樂山紅色教育中心、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舊址及朗陵酒廠黨建展館。此次參觀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大橋石化黨員對黨史的認識,增強了黨性意識,思想上受到了洗禮,精神上得到了震撼。大家紛紛表示,是老一輩革命家的不懈努力,讓我們過上現在幸福的生活,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矢志不渝地踐行入黨誓言,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后要更加努力奮進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